中秋|“平分秋色一轮满,长伴云衢千里明”

  中秋节,又称祭月节、团圆节等,是我国的传统节日。中秋节源自天象崇拜,是由上古时代秋夕祭月演变而来的。最初“祭月节”是在二十四节气“秋分”这天,后来调至农历八月十五,也有些地方将中秋节定在农历八月十六 。中秋这天,自古便有祭月、赏月、吃月饼、赏桂花等习俗,这些极具氛围感的活动流传至今,经久不息。

  “夜明,祭月也。”

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——《礼记·祭法》

  古时认为,月亮是月神。传说月神主管人间婚姻,因此民间也称媒人为“月下老人”,故而有一系列的祭月、拜月活动。祭月仪式在上古时期已经出现,一直保留至清代。古人通过燃香、祈福等朴素的方式,祈求神灵的保佑。

  赏月·今夜月明人尽望

  随着时代的发展,到汉魏以后,便由祭月逐步演化为赏月。咏月、赏月的诗赋之作连篇累牍,祭月习俗逐渐与赏月合二为一。虽然每个月都会有满月,但冬霜侵人,夏云蔽月,冬夏都不是赏月的好时机。中秋既是秋之中,又是月之中,不寒不暑,圆满明亮,正是赏月的好时候。因此,民间诞生了很多关于赏月的活动。有泛舟玩月,以诗会友;有招友宴饮,听歌联句;还有登楼望月,赋诗咏怀,赏月活动可谓是精彩纷呈。

  团圆·千里共蝉娟

  中秋节在唐代尚未成熟,当时儿女团圆并不是中秋节的必然主题。到了宋代“月圆人团圆”的美好希冀才成为了大家的节日共识。这天,人们会吃月饼,用圆圆的月饼寄托人们对团圆美满的向往。元朝周密《武林旧事》中记载的月饼,不仅花样众多,而且已经成为了节日馈赠的佳品。

  折桂·桂子香浓凝瑞露

  中秋前后,桂花盛开。在神话传说中,月宫有桂树,比喻世间少有。又因唐代科举在八月举行,应试得中者,称“折桂”。所以桂花逐渐成为祥瑞的代表。很多地方在中秋节都有赏桂花、闻桂香、食用桂花制作的各种食品等习俗。

  在洛阳周公庙博物馆里便栽植有许多桂树,植于甬道两侧,树木郁郁葱葱,椭圆的叶片下一粒粒小小的花苞在佳节将近之际吐露芬芳,沁人心脾。正值中秋佳节到来之际,欢迎大家走进洛阳周公庙博物馆,赏满月、闻桂香、了解礼乐文化。

参观指南
       开放时间:每周二至周日9:00—17:00
       停止入场:每日16:30之后停止入场
       每周一为闭馆日(国家法定节假日除外),不对外开放。
联系电话:0379-65277005